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出生後的第四週開始學習社會化


很多人常說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外乎我也是這樣認為,但是如果只是會攻擊的狗狗,見人就咬見狗就兇那還有誰會跟牠做朋友呢? 其實狗狗會有攻擊行為,是跟牠們的血緣有關,但我們可以透過學習社會化與制約訓練來改善牠們原始的本能。
狗狗在出生後的第四週,大概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習社會化與制約,牠們在這個時期會很好動愛玩,會花比較多時間在探索、發現、社交、玩耍,反而花在吃飯跟睡覺的時間會減少。[1]
小狗在2個月之前有銘印[2],可以自然學會好習慣,但請不要求好心切,要不然會給幼犬造成太大的壓力,反而會弄巧成拙喔。
     而在幼犬訓練之前,我們可以先嘗試性的測試幾樣常見的內容,讓我們可以更了解狗狗的行為與個性,請參考以下幾個步驟。
        1仰臥壓制
        2高舉注視
        3噪音巨響
        4末梢觸摸
        5上下樓梯
        然幼犬訓練之基本項目有以下類型
社會化[3]社會化的過程中,需要接觸的對象有小狗、人、和其他動物,甚至在廣義的範圍中也有植物、環境與物品
行動限制訓練:在進出籠子與等待之訓練。
食品誘惑:正面行為的獎勵訓練。
交換小狗:小狗溫和的從一個家庭傳給另一個家庭,命令小狗去找某人 ,並且以捉迷藏的方式進行,以利完成工作犬的訓練或任務,例如導盲犬。
任性行為:抑制撲跳的負面行為、教導其冷靜或離開。
行為的制止:咆哮的制止、挖洞的制止、啃咬抑制訓練。
外在的適應:頸圈、牽繩、肩背帶、H頸圈、醫療、洗澡美容的適應。
外在行為的練習:基本牽引,喚回口令,喚回坐下、招喚往返在二人或更多人之間的練習。玩把戲、坐下和趴下的命令。



[1]Roger Tabor著、梁勤君譯100種了解狗寶貝的方法》,台北市,太雅生活館,200710月,頁66
[2]所謂的銘印,又稱印記、印跡、印隨或印痕,在行為生物學中指的是一種不可逆的學習模式:通常在一段比較短的,由基因決定的時期里(敏感時期),環境的刺激會被長久地植入個體的行為中,後來看來就好像先天習得的一樣。而本能理論認為,銘印是通過學習,掌握了鑰匙刺激而形成的現象。參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3%AD%E5%8D%B0,最後造訪日2014830日。
[3]在小狗的成長過程中也可以看到與人類相似的成長過程即社會化(英語Socialization)在人類的社會中是一個廣泛應用於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教育學範疇的名詞,意指人類學習、繼承各種社會規範傳統意識形態等周遭的社會文化元素,並逐漸適應於其中的過程。對個人來說,社會化是學習同時扮演社會上不同的角色的過程。個人社會化會受到地區文化的影響,因個人的成長背景,社會化的過程、內容也會隨之改變。促進社會化的社會組織包括:學校家庭青少年中心教堂等社交場合。協助社會化的媒體包括:雜誌電影電視等。因為它們傳播著一些大路的文化價值。參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6%9C%83%E5%8C%96,最後造訪日2014830日。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了解為何要訓練狗狗

   

   教導狗狗之前,必須先了解牠們,因為狼是狗狗原始的祖先,所以狗狗在行為上也是傾向著群體生活,遵守著古老的階級制度,也因為這樣我們才得以扮演著領導人與跟隨者的角色。[1]
但有時候我們直覺認為是寵愛牠們的行為時,卻會不知不覺讓狗狗們的地位提升或是處在於不安與焦躁的情緒上,當我們容許牠們的地位比我們高或是製造不安、焦躁的環境與動作,都會促成他們的原始的自然行為,例如:護食、保衛自己的地盤、保護自己的寶寶進而攻擊他人及不定點排泄…….等等,雖然這些都是狗狗們的天性,但這些卻是我們平時無法忍受的行為。
上述的那些原因,可能是讓牠們遭受遺棄的主因,為了讓牠們不要長期處在強勢、不安與焦躁的情緒上,我們必須每天或是長期的訓練狗狗們,當然不是相當嚴肅的去訓練,只要每天撥出一小段時間,陪牠們玩、散步、喂食,這些都可以當作訓練牠們的黃金時段。


[1] Roger Tabor著、梁勤君譯100種了解狗寶貝的方法》,台北市,太雅生活館,200710月,頁10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序章


大家好~~
初次見面獻上可愛狗狗的照片,請問你們知道牠們是什麼品種嗎?
沒錯牠們就是常見的貴賓跟瑪爾,才一個多月大,放在小籃子裡是不是很可愛呀!!
會想開創精簡狗狗家教班是想要讓大家更了解狗狗,也讓害怕狗狗的人們,更了解牠們,不會因畏懼而欺負牠們,進而也可以改變狗狗亂咬人的壞習,讓大家了解到狗狗是人最好的朋友。
           筆者才疏學淺,日後如遇到大師指點,請多多指教